以情动人才有效 先感情,后道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做说服工作时总觉得应该“以理服人”,可事情往往是:我们讲了一大堆道理,对方却无动于衷。当一个人执拗于某一想法时,要想让他转变态度,再完美的理论也是很难奏效的,而如果从感情入手则会容易得多。 事实上,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场合,“以情动人”才是有效的说服术。因为,在感情与道理之间,人往往偏重于感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特曼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 在一次选举之前,他准备了两个内容相同的宣言,都是劝说选民选同一个政党。其中一个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生动地描述了如果这个政党在选举中失败将会产生的悲惨后果;另一宣言则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来说明该党派失败后所造成的不可收拾的局面。然后,把这两个宣言同时印发出去。 结果,在散发具有感情色彩宣言的地区,选民投票赞成的人数明显地多于散发理性宣言的地区,而在什么宣言也没散发的地区投票赞成的人数最少。 据此,哈特曼得出结论:情感号召比理性号召的作用大。 许多电视剧在一开始便告知“此故事纯属虚构”,明确无误地告诉你:这些故事是编造的,不是真实的,你不要相信它。但是,随着剧情的演变和发展,你还是融入其中了:剧情紧张时,你的心“怦怦”地要跳出喉咙,手里还捏着一把汗;剧中人物的命运变化也使你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惋惜……明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的,但是,你却全然不顾这一点,还是相信了,强烈地希望正直的英雄人物没有死,期望正义得到伸张……你为什么要为一个虚构的、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喜而悲呢?因为,在感情与道理之间,你宁愿选择感情。 有部电影详细描述了一位好士兵,他为人正直诚实、乐于助人。你融入了电影所创造的意境氛围中,钦佩他的为人。后来,这个士兵不幸牺牲了,你悲痛伤心。然而,在另一部大场面的电影中,牺牲了很多人,其中一定有许多好士兵,按道理来说,你应该更加痛心,但是,你的感觉却不如牺牲了一个好士兵那么强烈,这是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你对大场面中的人并不了解,因而没有感情。 你不...
开始阅读相邻推荐:从凡尘到天神 女神的近身高手 男人天生被她们吸引 浴火重生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 三界大道 爱上我的成熟美女 秘语 荆棘之锋 我就是最狠的神 你要好好爱自己 地球上的机器人 点灯人 这个魔王不从良 我的睡神老婆 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拂生 变脸 逃离农村 过去的,最好的